对月寓怀
曹雪芹〔清代〕
时逢三五便团圆,满把晴光护玉栏。
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到了十五日满月的时候,人们也就团圆了,满眼的光芒护住了玉栏。
天上的一轮明月刚刚出现,人间的百姓都已经抬头观看。
注释
三五:十五日,即月半。
“满把”一句:月亮把清光遍洒在玉栏杆上,好似护着它。
“天上”二句:陈师道《后山诗话》记载: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尚未显贵时作的《咏月》诗念给南唐徐铉听。念到“未离海底千山黑,才到中天万国明”两句,徐铉以为显露了帝王之兆,大为颂扬。贾雨村的诗仿照此作,所以甄士隐恭维他:“今所吟之句,飞腾之兆已见。”
赏析
这首寓怀七绝,进一步揭示了贾雨村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内心世界。贾雨村本是“诗书仕宦之族”,只因家势败落,才交迫潦倒。但他不甘心“久居人下”,仍然以追求功名利禄为唯一奋斗目标。“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”,就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。他穷愁潦倒,终日寄居在葫芦庙里,但还念念不忘“玉在匵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”,日夜都在盼望“飞黄腾达”的好时机,浑身散发着升官发财的臭气。
贾雨村后来靠钻营贾家的门路,依仗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的权势,官运亨通,很快便爬上了“协理军机,参赞朝政”的兵部尚书宝座。他又运用封建官府的行政司法权力,反转过来,为四大家族效劳,即所谓“满把
简析
《对月寓怀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点明时令与主题,细腻地刻画出月下清丽的景致;诗的首两句貌似写月出时分,百姓抬头张望的场景,但实际上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客的野心,他日夜都在盼望飞黄腾达,一旦时机成熟踏进官场仕途,可以声威赫赫,就要高踞于广大百姓之上作威作福。这首诗写景寓怀,寄慨遥深,映射出贾雨村对功名利禄的热衷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 167篇诗文 883条名句
早行
高鼎〔清代〕
一叶西风里,催程曙色微。
水流残梦急,帆带落星飞。
宿鸟未离树,寒潮欲上矶。
江湖无远近,莫问几时归。
菩萨蛮·春闺
徐灿〔清代〕
困花压蕊丝丝雨,不堪只共愁人语。斗帐抱春寒,梦中何处山。
卷帘风意恶,泪与残红落。羡煞是杨花,输它先到家。
沁园春·试望阴山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试望阴山,黯然销魂,无言徘徊。见青峰几簇,去天才尺;黄沙一片,匝地无埃。碎叶城荒,拂云堆远,雕外寒烟惨不开。踟蹰久,忽砯崖转石,万壑惊雷。
穷边自足秋怀。又何必、平生多恨哉。只凄凉绝塞,峨眉遗冢;销沉腐草,骏骨空台。北转河流,南横斗柄,略点微霜鬓早衰。君不信,向西风回首,百事堪哀。